情感與婚姻

不是不愛了,只是愛得累了-親密關係裡的追與逃-孫允儀心理師



不是不愛了,只是愛得累了-
親密關係裡的追與逃

 

- 孫允儀心理師 -

      對話

 小棠:「為什麼同樣的事情我總是要一直重複提醒你?你到底有沒有把我的話聽 進去?」

 小唯:「我有我自己的時間安排,你為什麼每次都要一直唸?」  

小棠:「我才想問你為什麼你總是這樣?」 小唯:「隨便你,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。」 這些對話是不是有些熟悉?明明都不是什麼大事,但在生活中總是因為這 些日常而有爭執,明明是想溝通,但最後都在大吼大叫,有時候甚至只能在其中一方轉身離開後才能停歇,反反覆覆的爭吵,磨掉了自己的耐心,也磨掉了 彼此的感情,這些互動到底怎麼了?

 在伴侶諮商中,心理師會試著釐清互動關係中的惡性循環,而在惡性循環 中,伴侶通常會有自己特定的互動位置(interactional position),而大多數的伴 侶是指責攻擊和逃避退縮的組合,也就是「追-逃模式」的互動方式。 

我是追逐的一方時…… 
 追逐的一方不斷的想向逃避的一方索確認兩人的親密感,希望可以重新獲得安全感,所以會努力改變來爭取與維繫關係,追逐者擔心對方遠離、不愛自己,害怕自己在關係中是不重要的,以致於不斷逼近對方,希望對方給予回應。 

我是逃避的一方時……

逃避的一方則是對於對方的靠近感到壓迫、有壓力與不自在,當逃避者在關係中遇到衝突或感到不安時,會保持距離,隱藏自己的感受,用沉默或是理性分析來避免衝突與維繫關係,以至於表現得疏離、冷漠、消極與拒絕。當追逐者越是靠近,逃避者就越是抗拒,當逃避者越是抗拒,追逐者就越是想緊緊抓住,這樣的循環不斷重複,也不斷的累積彼此在互動中大大小小的 誤解,長久下來彼此都感到身心俱疲,也越難接收到彼此的心情、需求,以及 想要維繫關係的心情;在對話中,可以看到惡性循環正在上演,過去累積的種種誤解,讓彼此的情緒很容易也很快的被喚起,但讓關係陷入困境的不是其中的一方,無效的互動方式與惡性循環才是原因。

原來我們都受困於惡性循環之中…… 當對關係有了這樣的理解後,就可以發現真正的敵人不是伴侶,惡性循環才是,因此了解自己的追逐與逃避是如何讓彼此陷入困境後,就有機會練習中斷與停止惡性循環,讓彼此停下追逐與逃避的腳步,在安全的情境下,一點一點的練習表達與對話,也練習一點一點的回應與靠近,慢慢的讀懂對方那些藏在指責、生氣、逃避與退縮背後的心情。 在小棠與小唯的對話中,小棠心裡真正想說的可能是「我好害怕你不在乎我」、「我好害怕自己對你來說是不重要的」、「我希望你是把我放在心上的」、 「你是不是沒有這麼在乎我?」;而小唯真正想說的可能是「我是不是做得不夠好?」、「也許你不會理解我,所以說了也不會比較好」、「我擔心在你眼裡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」、「我好像怎麼做都達不到你的標準」。 當試著讀懂這些對話之後,是不是發現原來對方和自己想的不一樣?原來彼此心裡都有著對關係和自己的不安和擔心,當有了新的視角後,就有機會中斷與停止惡性循環,並建立不同於以往的互動方式。

小棠和小唯可以試試看用以下的方式對話:小棠:「我知道好多時候我總是很生氣,但我不是在怪你,我只是很著急,我希望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好,也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我們都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。」 小唯:「我知道我的生活步調和你很不一樣,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挫折,也覺得我好像一直讓你失望,所以我不知道可以怎麼辦。」 練習新的互動方式不容易,感到不習慣和不自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, 練習與嘗試的過程中也不會每一次都是順利的,但要記得這是彼此對關係的承諾,是願意試著修復與重新建立親密的承諾,你們都在為了更好的關係努力著。

若您正處在親密關係的困境中,可以試著透過伴侶諮商的協助,梳理自己的狀態以及與互動關係,共同建立有效的互動方式;希望每對伴侶都能在關係中感受到親密、舒適與自在。

    
 

孫允儀 諮商心理師


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第003010號

成人個別諮商

青少年個別諮商

伴侶諮商與親密關係

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

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

家庭關係與原生家庭

原住民族文化衝擊與調適歷程

悲傷失落與創傷議題

性別認同與探索、性別友善